《史记》家者,其先出于司马迁。自《五经》间行,百家竞列,事迹错糅,前后乖舛。至迁乃鸠集①国史,采访家人②,上起黄帝,下穷汉武,纪传以统君臣,书表以谱年爵,合百三十卷。因鲁史旧名,目之日《史记》。自是汉世史官所续,皆以《史记》为名。迄乎东京④著书,犹称《汉记》④。
至梁武帝,又敕其群臣,上至太初,下终齐室,撰成《通史》六百二十卷。其书自秦以上,皆以《史记》为本,而别采他说,以广异闻;至两汉已还,则全录当时纪传,而上下通达,臭味相依;又吴、蜀二主皆人世家,五胡⑤及拓拔氏⑥列于《夷狄传》。大抵其体皆如《史记》,其所为异者,唯无表而已。其后元魏济阴王晖业,又著《科录》二百七十卷,其断限亦起自上古,而终于宋年。其编次多依放《通史》,而取其行事尤相似者,共为一科,故以《科录》为号。皇家显庆⑦中,符玺郎陇西李延寿⑧抄撮近代诸史。南起自宋,终于陈,北始自魏,卒于隋,合一百八十篇,号曰《南》、《北史》。其君臣流例,纪传群分,皆以类相从,各附于本国。凡此诸作,皆《史记》之流也。
寻《史记》疆宇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国家一政,而胡、越相悬⑨;叙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⑩。此其为体之失者也。兼其所载,多聚旧记,时采杂言,故使览之者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此撰录之烦者也。况《通史》以降,芜累尤深,遂使学者宁习本书,而怠窥新录。且撰次无几,而残缺遽多,可谓劳而无功,述者所宜深诫也。
【注释】
①鸠(jiu)集:聚集、搜集。②采访家人:收集整理民间传说和私家著述。③东京:本指东汉都城洛阳,常被用来代指东汉。④《汉记》:指东汉时所编撰的史书《东观汉记》。⑤五胡:指东晋时期统治中国北方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⑥拓拔氏:也作“拓跋氏”。鲜卑族的拓拔部,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北魏。⑦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656—661)。⑧李延寿:字遐龄,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唐代史学家。他参加了唐代官修史书《隋书》、《五代史志》、《晋书》和唐朝当代国史的修撰工作,著有《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太宗政典》三十卷。⑨胡、越相悬:胡、越二民族,胡居北方,越居南方,地域远离,相距甚远。此处比喻地域上相差太远。⑩参、商是隔:参、商二星宿,参居西方,商居东方,此出彼落,不能相见。此处比喻时间上相隔太久。
《汉书》家者,其先出于班固。马迁撰《史记》,终于今上。自太初①已下,阙而不录。班彪因之,演成《后记》,以续前编。至子固,乃断自高祖,尽于王莽,为十二纪、十志、八表、七十列传,勒成一史,目为《汉书》。昔虞、夏之典,商、周之诰,孔氏所撰,皆谓之“书”。夫以“书”为名,亦稽古②之伟称。寻其创造,皆准子长,但不为“世家”,改“书”日“志”而已。自东汉以后,作者相仍,皆袭其名号,无所变革,唯《东观》日“记”,《三国》日“志”。然称谓虽别,而体制皆同。
历观自古,史之所载也,《尚书》记周事,终秦穆,《春秋》述鲁文,止哀公,《纪年》不逮于魏亡,《史记》唯论于汉始。如《汉书》者,究西都⑧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④,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于是考兹六家,商榷千载,盖史之流品,亦穷之于此矣。而朴散淳销,时移世异,《尚书》等四家⑤,其体久废,所可祖述者,唯《左氏》及《汉书》二家而已。
【注释】
①太初:汉武帝年号(前104前101)。②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③西都:本指西汉都城长安,常被用来代指西汉。④该密:齐备而详细。⑤四家:指《尚书》、《春秋》、《国语》、《史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