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目,语文新课标阅读指定书目
◆儒家四书之一,影响中国两千年的道德规范与人生哲学
◆雄辩精深、说理精辟、曲折尽情,汉语散文之典范
◆无障碍阅读本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凡七章
【题解】
第一章阐明了儒家对待义利关系的看法。孟子认为,如果大夫、士子、百姓等各阶层的人都只强调自己的利益,那么国家就很危险了。国君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讲什么利益。因为仁义就是Z大的利益,有仁义,大家就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的人都不会有利。
第二章阐明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孟子看来,国君只有实行仁政,使百姓富足,才能与民同乐;反之,实行暴政,引起百姓的怨恨,只能走向灭亡,更别说什么享乐了。
【原文】
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①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②。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③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
必曰利?”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④上,顾鸿雁麋鹿⑤,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⑥,不日成之。经始勿亟⑦,庶民子来⑧。王在灵囿⑨,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①叟:对年老男子的称呼。
②交征:相互追逐。
③餍:音(yàn),满足。
④沼:池塘。
⑤麋:音(mí),即“四不像”。
⑥攻:努力。
⑦经始勿亟:开始(国王)说不要心急。
⑧庶民子来:百姓更卖力地干活。
⑨囿:音(yòu),养动物的园子。
麀鹿:麀,音(yōu),麀鹿即母鹿。攸伏:安详地憩息。濯:音(zhuó),光洁、明亮。鹤鹤:羽毛洁白。
:音(rèn),满的意思。
时:“此”的意思,指示代词,“害”同何。女:通“汝”。
【译文】
一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高见,能使我国得利吗?”孟子回答道:“大王,你何必开口就讲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大王说:‘用什么使我国得利?’大夫们说:‘用什么使我的家族获利?’士和庶人们说:‘用什么使我自己得利?’如果上上下下交相求利,那么国家可就危险了。能出兵车万乘的国家,谋杀他们的君主的人,一定是拥有兵车千乘的大夫家族;能出兵车千乘的国家里,谋杀他们的君主的人,一定是拥有兵车百乘的家族。从上看,万中拥有千,千里拥有百,这不能说不多了。如果真是轻义重利,
那夺取不到全部是不会满足的。重仁德的人从来不会遗弃他的亲族,重义理的人从来不会背叛他的君主。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足够了,何必开口就谈利呢?”
二
孟子参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望着那些飞雁、麋鹿,问孟子:“贤德的人也会喜欢这些东西吗?”孟子回答道:“成为贤德的人,然后才能享受到这些东西,对于不是贤德的人,即使有这些东西他们也享受不到。《诗经》里面说:‘开始筹建灵台时,忙于测量和经营,百姓齐心协力地建造它,没有几天工夫便竣工。开始(文王)说不要心急,结果百姓如同子女更努力地干活。文王偶尔游灵囿,母鹿悠然而卧,毛色纯净明亮长得又肥又美,瑞鹤洁白无比。文王来到灵沼,满池塘的鱼儿蹦得欢。’文王用百姓建台筑池,可百姓欢欢喜喜,称呼他的台为灵台,称呼他的池为灵池,并且为他能享受到禽兽鱼鳖而感到高兴。古时贤德的人能同百姓同乐,所以能感受到快乐。《汤誓》里面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陨落?我们和你一起灭亡!’百姓打算同夏桀一起灭亡,夏桀即便有高台池沼、飞禽走兽,他岂能从中独自享乐呢?”
……
序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卷二梁惠王章句下
卷三公孙丑章句上
卷四公孙丑章句下
卷五滕文公章句上
卷六滕文公章句下
卷七离娄章句上
卷八离娄章句下
卷九万章章句上
卷十万章章句下
卷十一告子章句上
卷十二告子章句下
卷十三尽心章句上
卷十四尽心章句下
《孟子》对后世的影响
温馨提示:请使用石家庄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