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情感或许在文本当中都隐含交织,但显然殉道的意味更浓厚,而他殉的“道”,显然是在自身绝对高洁的前提下,在故土,也就是楚国,实现儒家的“美政”。虽然无法实现,他也没有怀疑过自身修身的高洁性和上下求索的正义性!
可以说由于早期儒家人生路径自身无法自洽的矛盾,加上屈原不接受道家或法家为补充或退避的立场,导致屈原的人生困境。但他通过《离骚》以宏大的气势与执着的力量,展现了儒家追求人格完善与国家美政的意念,构筑起上下求索的人格力量的丰碑!其探索真理的悲剧精神一直在追问后人……
推荐序:樊阳的教育文化长征(杨东平)
总序:穿越历史与融入民间(樊阳)
引言:汉魏晋与古典时代
第一讲 《楚辞》与屈原
第二讲 “儒法之困”:从屈原到韩非的死
第三讲 史家之jue唱:《史记》(上)
第四讲 究天人之际:《史记》(下)
第五讲 两汉诗赋
第六讲 建安风骨
第七讲 正始之音:竹林七贤的命运
第八讲 离乱三百年:东晋南北朝
第九讲 陶渊明:归去来兮
第十讲 南朝文学的流变
第十一讲 佛教东传
第十二讲 古罗马历史与文化
第十三讲 古希伯来文化(上)
第十四讲 古希伯来文化(中)
第十五讲 古希伯来文化(下)
温馨提示:请使用石家庄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