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温故知新:例说中国文化往事
  • ISBN:
    9787506877251
  • 作      者:
    党明放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图书特色

     本书作为中华语言文字的趣味读本,由“文化典故”及“文坛掌故”两部分组成,从这些典故和掌故中学习品味中国文化的精妙意趣。

    文化典故,以典系文,以文明典。融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展读之余,可以体味古人生活中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文坛掌故,精选中国历史上精妙绝伦的趣话佚闻,再现中华文坛的生活百态。说文侃字,机巧敏对,随手翻阅,不仅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而且还能开阔人们的文化视野,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作者简介
党明放,文化学者,郑板桥资深研究专家,兼治唐代宫廷史及陵寝史。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朗朗书房出版公司编辑、副编审、编审,世界汉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资料部主任。现任扬州大学扬州八怪研究所研究员,扬州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兴化市郑板桥纪念馆名誉馆长等。著有《郑板桥》《郑板桥年谱》《郑板桥对联赏析》《郑板桥书画印章知见录》等
内容介绍

      《温故知新:例说中国文化往事》精选了多篇历史上有名文化典故和文坛掌故,按内容又进行了细分归类,思想丰富,语言精练,以典系文,以文肯典,融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炉。阅读这些文字,能够体味古人生活中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本书作为中华语言文字的趣味读本,由“文化典故”及“文坛掌故”两部分组成,从这些典故和掌故中学习品味中国文化的精妙意趣。

      文化典故,以典系文,以文明典。融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展读之余,可以体味古人生活中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文坛掌故,精选中国历史上精妙绝伦的趣话佚闻,再现中华文坛的生活百态。说文侃字,机巧敏对,随手翻阅,不仅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而且还能开阔人们的文化视野,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展开
精彩书摘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语出《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学识渊博,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在当时,从民间的老百姓到朝中的王公大臣,甚至国君,凡遇到不懂的问题都喜欢向孔子请教。在他们的眼,孔子简直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然而,孔子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
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的祭祖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别人问这儿问那儿,包括祭祖典礼的事。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当时就有人在背后讥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明白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如果明明不知道,却要假装知道,而耻于向别人请教,那就是我不懂礼仪了!”
       孔子为了增长学问和见识,曾拜许多人为师。他跟苌弘学过音乐,跟师襄学过瑶琴,还跟老子学过《周礼》,在当时,苌弘、师襄这些人的名声远在孔子之下,但孔子却能向他们虚心请教,取长补短,学问日益精进。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为人正直,虚心好学,深受卫国国君的尊崇。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评价文字,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国君授予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一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圉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微笑着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不把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当成耻辱的事。说明他虚心好学。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清代作家刘开《问说》:“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展开
目录
       暂无内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石家庄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