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学文化与公共阐释
  • ISBN:
    9787520358378
  • 作      者:
    张同胜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图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学术论文集。作者以文化史为视域,试图综合运用历史、文学、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符号(如伏羲、女娲对偶)、图像(如关于李唐帝后的壁画)、文学(如丝绸之路俗文学的审美交流)、习俗(如水浒人物的绰号与取名习俗)、游戏(如斗鸡)等诸多问题进行跨学科、整体性的解读,并做出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探索。
作者简介
张同胜,男,汉族,1973年4月生,山东昌乐人,党员,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不错访问学者。著有《〈水浒传〉诠释史论》《〈西游记〉与“大西域”文化关系研究》《文学经典的会通研究》等。主编《文化记忆与艺术新形态:以〈西游记〉的记忆空间为中心》。在《中国比较文学》《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兰州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级学术课题12项,在研3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项。
内容介绍
  人类的文化是在间性、互文性中发展的。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间的渗透影响,导致对具体的文学问题的分析,难以仅仅从某一种文化专论。同时,文学与文化的现象需要阐释,但阐释具有公共性。本论文集以间性为视域,主要探讨丝路文学与文化、民族文学与文化,以及意义阐释的公共性等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暂无内容
展开
目录
小引
公共阐释
文学经典的质性与阐释的公共性
公共阐释、情感结构与知人论世
作为公共阐释的文学史与文学记忆

丝路文学与文化
文化接触的现实性
丝绸之路俗文学的审美文化交流
论李行道《灰阑记》的世界文学性
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里的李唐帝后
以“奴”起小字与粟特文化
琐罗亚斯德教视域中的唐代雄鸡文化

民族文学与文化
再生:伏羲、女娲对偶图像的符号意义
《莺莺传》的命名问题
水浒人的绰号与蒙古族的取名习俗
作为叙事的脂批
沈从文的“乡下人”问题新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石家庄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