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颇有古意的高塔的一侧顺下坡路而去,就是明媚如画的未名湖,沿着湖边平整的通道前行,经过一座古色古香的巨大体育馆,道旁又横斜出一条蜿蜒的小径,通往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天地。小丘与丛林掩映,幽微灵秀,看不到尽头,那里面藏着朗润园、承泽园等好几个园林住宅区,是北大的鸿儒名家的高卧之所。就在这条小径的旁侧,有一座带围墙的幽深的院落座落在朗润园的外围边缘,仅隔百把米与未名湖相邻,院落前有一座带石栏的小桥,但桥下并没有流水。好一个富于诗意的寓所!
北大,1954年的一天下午。我们诗社的几个学生在宿舍集合后就是沿着上述路线如约来到这院落,要在这里拜会诗人卞之琳。这天下午是全校社团活动时间。
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在1957年以前,北大校园里形形色色的社团,真可谓繁花似锦,即使不说是北大校史上的一大胜景,至少在我心里是一段五彩缤纷的回忆,仅以人文领域而言,就有文学社、诗社、剧艺社、民乐社、唱片欣赏会、合唱团……每到每周社团活动的前一天,校园里贴满了各个社团活动的海报,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参加社会活动的,低年级学生居多,因为在这些活动里,不仅可以玩玩这票那票,而且多少可以吸收点文化内涵,如碰上报告会、座谈会、采访等,那简直就是一个个“准课堂”,我爱上古典音乐,并能背诵出贝多芬好几个交响乐里的某些旋律以及《天鹅湖》《圣母颂》《蓝色多瑙河》等名曲中某些段子,就是从那时参加有关的社团活动开始的。我并不是诗社的固定成员,因为自己不会写诗,不敢高攀,只是偶尔见有意思的报告会与活动,就去参加参加,如田间的报告会,如这次采访卞之琳等。
辑一
“兄弟我……”
——北大校庆纪念日怀念马寅初校长
梁宗岱的药酒
两点之间的伽利略
——回忆与思考朱光潜
永远的老师
——怀念郭麟阁教授
有师恩在也
——纪念吴达元教授
译界先贤陈占元
杨周翰的矜持
——纪念杨周翰先生
闻老夫子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在“六长老”半世纪译著业绩回顾座谈会上的致词
徐继曾与柏格森
我所知道的严怪愚
——一位难忘的中学老师
辑二
仁者李健吾在“翰林院”
记忆中的冯至先生
这位恩师是圣徒
——写于冯至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蓝调卞之琳
这株大树有浓荫
——回忆与思考何其芳
辞别伯乐而未归
——纪念与思考蔡仪
君子之泽,润物无声
——心目中的“钱、杨”
当代的一座人文的青铜塑像
——纪念钱钟书诞辰一百周年
辑三
悼忆叶秀山
西出阳关一故人
——记樊修章
一位英年早逝的绅士学者
——外国文学所研究员吕同六
关中汉子何西来
书生五十年祭
在一次涮羊肉聚会上想说的话
——向两个八十岁老同学致贺
杨武能的道路与贡献
辑四
围绕“博士”的若干回忆
——闻成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后有感
我劳作故我在
——自我存在生态评估
送行
《送行》的附记
——未实现的第二次送行
《柳鸣九文集》(十五卷)北京首发式及座谈会上的答辞
一次不平常的合作
——小淑女作画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石家庄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